栏目分类
从化五指山下的六秩茶香|挖掘私藏粤茶⑨
发布日期:2025-06-27 19:54 点击次数:99

开栏语:广东既有凤凰单丛、英德红茶等驰名IP,也藏着不少小众茶品。它们或工艺独特,或风味罕见,虽未声名远播,却是茶人私藏珍宝。即日起,南方农村报、南方+茶业频道推出“挖掘私藏粤茶”系列报道,邀您一同拨开迷雾,探寻独特茶香。

在广州从化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五指山景区的云雾深处,藏着一款跨越半个世纪的岭南佳茗。它扎根于国家级生态景区的灵秀山水间,以六十年制茶厂的传承匠心,在手工炒制的烟火气中淬炼出独一无二的“从化味道”。
这是大自然馈赠从化的珍贵礼物——流溪绿茶。

从化流溪河五指山景区间,200亩茶园隐于层峦叠嶂中。施悦谋 摄

负离子爆表的茶香摇篮
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,来到一个山坳,在海拔800米处,两边丘陵颇为陡峭,只见茶树顺着山势整齐铺开,放眼望去,满坡的翠绿生机勃勃。这里便是流溪绿茶的生长地——五指山茶园。

从化流溪河五指山海拔1092米,五座主峰形似伸展的手掌,形成“环山抱水”的独特地貌,森林覆盖率达98%,年平均气温不到20℃,空气负离子含量高达100000个/cm3以上,日照充足,雨量充沛。这片被流溪河源头活水滋养的国家级生态保护区,堪称茶树生长的“理想国”。

白姑娘指尖的茶香传奇
其实,广州从化流溪河并非历来产茶。

1959年,广州流溪河林场为保护水库而建,彼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曾经到此劳动。1965年,一位爱穿白衣服的姑娘从云南引进了云南大叶种茶树,林场职工便将这款茶称为白姑娘茶。同年,广州市流溪河林场茶厂创建,带领当地家家户户都种起了茶树,山上山脚生活区种茶面积达一千多亩,每逢采茶季,到茶厂卖茶青的人络绎不绝。
建厂初期,采茶、揉茶、炒茶的全过程都是旧式手工操作,但茶厂制茶标准高、要求严,制作出来的绿茶,条索均匀、幼细,茶汤金黄透亮,浓香扑鼻,甘香绵绵。彼时在香港市场一度走红,白姑娘商标的纸盒包装,在二十世纪60年代作为伴手礼尤显时尚。

白姑娘牌流溪河茶礼包装。图源从化发布
茶园与旅游的共生模式
流溪河森林公园是热门旅游胜地,但是茶园生长需要维持环境的生态平衡,如人流、车流增加,汽车尾气会影响环境生态。同时,受制于流溪河生态区的保护,五指山茶园亦无法大面积扩张,部分村民舍弃茶树,到最后保留下来的茶园甚少。流溪河林场茶厂坚持做茶初心,不断提高种植管理和制茶工艺,如今在五指山景区仍保留有200亩标准茶园。

五指山鹿湖田茶园。
近年来,广州市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管理中心(广州市流溪河林场)不断探索茶园生态与旅游之间的平衡发展,通过在森林公园游客中心设置饮茶体验区、在茶厂开设产学研游基地等方式,传播当地特色茶文化,带动当地茶叶的销售。
2018年,位于流溪河林场五指山景区的茶园正式向公众开放,吸引了众多游人前来体验采茶。流溪河林场茶厂是广州市内唯一成规模种茶、制茶的地方,街坊只要到茶厂,能亲自动手体验采青、杀青、揉捻、烘干等制茶工艺,品味流溪绿茶。

施悦谋 摄
从五指山的云雾深处到都市人的茶盏之间,流溪绿茶以六十年如一日的坚守,诠释着“好山好水出好茶”的朴素真理。它是时光酿成的生态佳茗,是以茶为笔、在绿水青山间书写的可持续发展答卷。
采写:南方农村报记者 钟敏婷
设计:王舒啸

